前段时间,因为写了篇批评当代艺术的文章,在微信群里遭到几位同行的“骂”。“骂”的理由不是别的,而是认为我不该在文章里批评“当代艺术的创作自由化”问题,也不该批评当代艺术在创作中所持有的“叛逆”立场,还对我鼓励、倡导主旋律、正能量的创作观加以嘲讽。
文章出来有争论是好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立场、角度、观点,甚至意见,实属正常,何况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也是“百家争鸣”的一种体现。尤其文艺问题,本身就非常复杂多样,争一争、辩一辩、鸣一鸣,也是完全必要。而作为评论家,不仅需要有敢于批评的勇气,更需要、也更应该有接受批评的胸襟和度量。
但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不然群里的其他人很可能会顺着那几位评论家的所谓引导而对写作者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尤其会对一些题材的认识、主题的表达等产生不必要的曲解。于是我果断参与了此次辩驳。
首先我提到,在进行争论、争鸣的时候,应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在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原意的基础上展开,而不是一开始就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或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这都不是真正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和样子。更不能以自己的认为和判断作为唯一标准来完全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此外,有些人虽然做了很久的评论工作,但心态却始终存在问题,看什么都认为有问题,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有思想,才似乎算是真正的批评家作派。但凡看到表扬的、鼓励的,或者提及“主旋律”“正能量”创作观的,就断然认为是媚俗的表现,这是多么错误荒唐的认识!由此也便造成一些所谓的评论家,对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大量存在搜奇猎艳,甚至低俗、恶俗等的现象视而不见;对创作对象任意性夸张、对经典传统随便性颠覆、对政治人物戏谑性丑化等的问题漠不关心;对负面情绪和黑暗题材,如无聊、孤独、焦虑、冷漠、荒诞等的过多反映和刻画,也熟视无睹,甚至将其看成是当代艺术所特有的标签、对其解读的关键密码。
其实,很多人对“主旋律”“正能量”概念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清,多是些片面的认识。主旋律创作,它的题材和内容是广泛多元、开放多样的。实际上,一切弘扬真善美,代表时代发展、反映社会进步、彰显健康思想的艺术创作,都可称之为主旋律。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那些反映革命历史、塑造英雄模范的“宏大题材”。而正能量,则是与主旋律紧密相关的。进行主旋律的创作,自然就会带来正能量的传播。何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绘画方面则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说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主旋律”“正能量”文艺创作观的体现。而西方国家也有,如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对中世纪社会和审美的反叛,以人本主义为主导而开启的“美即真”、“美即科学”等的审美理念,便成为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并体现在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诸多文艺巨匠的主旋律作品之中。所以笔者认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阶段,都有其主旋律、正能量文艺创作观的倡导,尤其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还存在的今天,更加需要引领社会审美取向的主旋律、正能量作品。
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创作的确需要对社会问题、丑陋现象等加以勇敢地批判,但这也仅仅只是现实题材创作的一个方面。对于真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艺术家来讲,同样也应对另一方面的现实,如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等加以关注、描绘,甚至赞美,只有这样,才算较为全面、准确地记录当今时代、反映当下现实,才不至于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表达上严重误导读者和观众,也才是真正对历史、对时代、对当下负责任的态度与做法。
换句话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敢批判就要敢肯定,敢讽刺就要敢赞扬,这才是真正大写的、健康的人,也才是真正大写的、有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评论家!(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