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艺苑评谈 >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时间:2024-01-16 10:19 来源:地道艺术公众号 作者:佚名 点击: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的更早版本则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今天地道君给大家讲述的这幅古画,就是以绘画的方式,描绘了“丝绸之路”沿线的风景

这些年,有很多古画通过春晚及各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出圈”,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千里江山图》。今天我们推出的这幅古画,跟《千里江山图》均属青绿山水画,它曾在2018年春晚亮相,并宣布入藏故宫博物院

不过,它跟我们常见的山水画有些不一样。这幅画诞生在公元16世纪的明代晚期《丝路山水地图》咱们说的是绘画,怎么这幅画却以“地图”命名呢?这种地图,跟我们今天墙上挂的地图,是一回事吗

好,接下来,请你跟地道君一起,来跟着这幅画,去看看明朝人眼中的“丝路”

《丝路山水地图》

(图©明代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请横屏滑动观看)

| 01 山水长卷,气势恢宏 |



打开这幅画,乍一看觉得有些眼熟:因为,这幅画的开头部分,青绿山水的笔法和《千里江山图》有相似之处,与明代文徵明、仇英等大画家笔下的山水,更是如出一辙。不过,相比那些画,《丝路山水图》的尺幅更为巨大——它的长度达到了30.12米,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张《千里江山图》、6张《清明上河图》的长度

《丝路山水地图》,是2018年亮相春晚时公布的名称,其实它此前已经在专业的圈子公开展出过,更早的时候被称为《蒙古山水地图》,因为其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厂书店“尚友堂”的题签,上面写有“蒙古山水地图”

尚友堂《蒙古山水地图》题签

(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根据绘画年代,这里的“蒙古”指的是16世纪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甘肃嘉峪关以西到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后裔所分布的地区

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曾对这幅画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的考证也得到了学界的认可。根据林梅村教授的考证,《蒙古山水地图》绘于明嘉靖三年至十八年之间,也就是1524年到1539年之间,距今将近500年。他还指出,我们现在看到的30余米长度,并不是画的全部,它的原图很可能长达40余米

这幅画的内容,以中国长城要塞嘉峪关为起点,分别描绘了中国河西走廊、新疆,以及中亚、西亚、北非等地的沿途景观画的终点原本是北非港口亚历山大,甚至土耳其一带,但目前内容只保留到天方地区(今沙特阿拉伯麦加附近)

刻本《蒙古山水地图》所涉及的地理范围

(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至于这幅画的作者,林梅村教授认为,这幅作品是供明朝内府使用的重要参考资料,由明朝的宫廷画师绘制,而且很可能还有“吴门画派”画家参与,因为它的艺术风格跟仇英、文徵明等人的青绿山水代表作十分相近

图1:《归汾图》(局部)

(图©明代仇英作,故宫博物院藏)

图2:《丝路山水地图》嘉峪关

“吴门画派”青绿山水和文人笔墨、趣味的融合上有突出贡献,在沈周、文徵明及后代弟子的努力下,青绿山水与别号图、草堂图、纪游图、实景山水画及其他表现文人生活的绘画形式相结合,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内容和审美意涵

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颇受宫廷绘画的推崇。像《丝路山水地图》,就是其中重要的见证这种“青绿”画法,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以表现高山大川为主,气势恢弘,尺幅巨大

除了画面的描绘,现存的30多米的长卷上,还有211个地名

丝路上的许多重要城市,如中国的敦煌、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

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标注

(图©搜狐网)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就会有疑问了,一幅如此尺幅巨大、内容宏大的绘画,为什么直到2018年才突然闻名天下呢?
 

| 02 多次更名,疑点重重 |



这幅《丝路山水地图》之所以很晚才被知晓,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坎坷曲折的身世;二是它身上有众多的疑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堪称“颠沛流离”的身世

这幅地图最开始藏于明朝内府中,20世纪30年代左右流出海外,后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由于整个地图用青绿山水画法绘制而成,所以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清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学界也无人知晓此图。

《丝路山水地图》撒马儿罕城

即今天的撒马尔罕,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重要的国际贸易中转地

2000年,该地图由收藏家易苏昊先生斥巨资购回国内。直到2017年,这幅画被爱国人士许荣茂的世茂集团以1.33亿元从藏家手中收购,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鉴定后,认为该地图应当为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这才结束了它被“错认”“漂泊”的一生

它的“坎坷”身世不仅指的是流落异乡和错认的年份,最主要的疑点,是无人知晓它的“本名”。

《丝路山水地图》一听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不是它的“本名”,因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才提出来的,所以这幅画在当时的年代肯定不能被称为“丝路山水”。的确,这个名字也是后来在拍卖时起的。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特霍芬(Richthofen)

“丝绸之路”名称提出者

图©来源于网络

前边我们已经提及,在被命名为《丝路山水地图》之前,它的“曾用名”是《蒙古山水地图》此名源于其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厂著名书店“尚友堂”的题签。

林梅村研究著作

《蒙古山水地图》封面

图©来源于网络

至于这幅图上最初的题款,可能已经被早年倒卖的“古董商”给裁去了——在文物市场上,这种“地图画”如果没有题款,便很难被“下定义”,其价值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而也变得“更好出手”。

那这张图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呢?

林梅村教授经过详细地研究后认为,这幅画是“明朝西域诸国朝贡的陆地路程图”“因为明朝有明确规定,西域诸国到中国朝贡必须走陆路,而西洋诸国如印度、东南亚等国,来华朝贡则必须走海路”

《丝路山水地图》哈密城

即今天的哈密,是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是新疆的门户

明朝西域访华的记录,在《明实录》里有详细记载。例如,为了从中国得到更多丝绸和瓷器,撒马尔罕国的使臣就想到了一个招数——“贡狮”。明成祖朱棣尤其喜爱狮子,所以每当西域诸国送来狮子作为礼物时,他都回馈给对方丰厚的赏赐。

所以,撒马尔罕国也就不断地向朝廷贡献狮子。据记载,成化十四年至弘治三年,十几年里,该国就向明朝宫廷七次觐送了狮子。这从侧面能够说明,《丝路山水地图》应该是明朝西域诸国朝贡的路程图,因为这幅图的最后一部分缺失,所以这并非完整的路程图,它的终点也并非天方地区(今沙特阿拉伯麦加附近)。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中的撒马儿罕贡狮

(图©明代佚名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画在春晚亮相后,学界很多人围绕其命名、更名、年代、记载等,发出了商榷、质疑的声音。尽管林梅村教授进行了一一回应,但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往期的大多数古画都是叫“某某图”,而它却叫“地图”。多了一个字,也意味着就多了另一种身份

此时你可能要问了:地图嘛,我们都知道,就是指路、导航用的东西,还有墙上挂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可是这张“地图”,它为什么长着一副“山水画”的面孔呢?

| 03 既是“山水画”又是“古地图” |

林梅村教授曾在研究中指出:“在日本70年,没有一个学者能发现它(《丝路山水地图》)的价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么重要的明代中期的地图,却在那一直被认为是一件清代的山水画。

其实,这幅图之所以被错认,也并非没有道理

如果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山水画”和“地图”之间的确是存在了很大的差异

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地图是写实的,追求摹写周边自然地理状况的客观性,希望对周边自然地理状况有一种准确描绘;而山水画却是写意的追求摹写自然的景观特征。简单来说,地图是客观性的,山水画是景观性的。正如齐白石所讲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地图不能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山水画往往追求似与不似之间。

但是,对中国古人来说“地图”和“山水画”常常是一种事物的两种维度而已。而这张《丝路山水地图》,既是一张带向西地名和里程标注的青绿山水画,又是一张以青绿山水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的地图

广州大学教授吴志峰曾用两张图片对比,来说明绘画创作与地图制作的区别,一张是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笔下手绘的广州大学鸟瞰图、一张是地理学子视野中的校园遥感图。这两张图当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同时也透露着一种斩不断的联系:地图与绘画,本就是来自同一棵树

图1:美术学院学生手绘的广州大学鸟瞰图

图2:地理学子视野中的校园遥感图

(图©广州大学官网)

接下来,请你跟地道君一起来回顾一下“地图”和“山水画”的渊源

中国的山水画史和地图史,几乎可以追溯到同一根源。一幅简单的早期图像,刻画在山岩或器皿上——美术史和地图史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它,前者将其视为绘画,后者将其视为地图。

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堪称中国第一部美术史专著,其中“述古之秘画珍图”章节,收录了张衡《地形图》、裴秀《地形方丈图》这两张“绘画”其实都是当时的重要地图代表作

《地形方丈图》

(图©明代古地图,藏地不详)

地图与绘画——成了同一作品的两种属性。那《地形方丈图》的作者裴秀是谁?他是当时的画家吗?不,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晋代的地理学家、地图绘制专家

在当时,他提出了十分先进的“制图六体”:“一曰分率,二曰准望,三曰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同时还提出了“计里画方”的测绘方法

南宋《禹迹图》上有“计里画方”的格网形式和“每方折地百里”的注记

(图©南宋石刻,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至少在唐代中晚期,人们眼中的地图与绘画,并没有明显分界。张彦远还提到了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件事:

孙权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

这里说的是,吴大帝孙权需要一幅山川地形图,寻思如果有画家帮忙就好了,没想到自家夫人就有这本事。孙权的赵夫人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把这事给办了

后来显赫的山水画,其实一定程度上是脱胎于地图绘制。正如地图史学家王庸先生所言:精美的地图可能同时又是精美的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先是从实用的地图演变为艺术品,它们是完全脱离了地图上实用的山水地形而变成纯粹的山水画了。

《丝路山水地图》铁门关

今天的铁门关市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

唐代《历代名画记》所收录的作品中,戴逵《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庐山图》、佚名《天台山图》、戴勃《九州名山图》、释惠远《江淮名山图》,显然都是对某一区域景观的描绘

今天传世的许多名画,如夏圭《长江万里图》、李嵩《钱塘观潮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都有明确的区域地点——除了不标注地名,描绘的精确程度与大多数古地图并无二致。

现实与绘画中的华不注山

图1©20世纪30年代老照片,图2©赵孟頫作

《鹊华秋色图》更与今日济南北郊实景,还能一一比照。主观创作时,这些山水画当然不是地图,但它们无疑拥有地图的属性。

走进春晚的《丝路山水地图》,则把地图和山水画的双重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古代官方每每要绘制大型地图,都要请出当时的画家。据林梅村考证,《丝路山水地图》的主要创作者,是明朝嘉靖初年的吴门画师谢时臣,在历史记载中,这位画家曾被“杭州三司请去作画”。由此林梅村推测,谢时臣很可能是受杭州三司之托协助宫廷画师绘制了这张长40多米的长卷

《风雨归村图》(局部)

(图©明代谢时臣作,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实际上,我们所熟悉的两大宋代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都有浓浓的地图属性。

前者是典型的青绿山水画,虽没有明确标注地点,但可以凭山形地貌判断是江南丘陵地区;后者是长卷风俗画,以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开封城郊为空间背景。

《千里江山图》(局部)

(图©北宋希孟,故宫博物院藏)

从地理角度看,《千里江山图》是对北宋国家自然地理的浓缩描绘:整个长卷以某条江水为轴,各个支流从山间蜿蜒而出,汇入主流。山环水绕,从右到左,仿佛浓缩了东南锦绣大地的精华

如果说《千里江山图》是描摹自然地理的大作,那《清明上河图》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王朝都城的人文、经济、城市地理。关于它的细节,已有许多文章提到过,此处不再赘述。我们在这里仅举例说明其在地理方面的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三个段落

从上到下分别是郊野、河道、街市

(图©北宋张择端作,故宫博物院藏)

宏观上看,整个长卷具有清晰的城市地理空间格局:从左到右分别是城区街巷、进城之路、近郊、远郊的风貌。两幅图,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展现,塑造了北宋的国家形象。

我们必须承认:这两幅画并非对现实景观的照搬,而是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但这仍不妨碍它们的地理价值。

实际上,无论你认为多么“精确”,多么“真实”的地图,无不体现着绘图者的意志。只不过,到了画家这里,艺术的成分更加强烈

《雪尔登中国地图》(局部)

图©明人作,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藏)

不过,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西方测绘地图技术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和山水画式的地图制作,逐渐式微。实际上,从精确性和科学性上来说,《丝路山水地图》既不如同时期的《雪尔登中国地图》,也比不上更早的《郑和航海图》。稍晚几十年后,由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制图者李之藻合作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问世

《郑和航海图》(局部)

图©明代茅元仪作,藏地不详)

《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图©明代利玛窦、李之藻作,南京博物院藏

到了今天,各种精确的地图花样繁多,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类型的地图,也在悄悄复兴。你出去旅游,在各种景区看到的手绘地图,其实就有传统制图的影子。这些鸟瞰视角的手绘地图,不仅可以成为你的游玩指南,还能让你感受中国山水的变奏之美

画地图,不仅讲究追求实用,还追求艺术和诗意,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浪漫”吧。

 

来源:地道艺术公众号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下一篇: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特别推荐
龙年新春将至——说说故宫里造型各异的龙
“亦师亦友”黄山情
博物馆展览的结语,缘何让人怦然心动?
重视文人画论,看到笔墨里的生命状态
中国画是审美追求更是生活态度
传统画廊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的绘画
流落日本的14件中国书法真迹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是“地图”还是“绘画
最养人的八个字,你有几个?
 
  本月热点
曾翔的硬笔书法,怎么样?
三步造就“成人漫画”出版链条
蔡国强:面对艺术史,我正在开启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史上最能书善画的皇帝是谁?
点评世界五十大博物馆及其镇馆之
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
如何衡量花鸟画的价值?
卖的是纸还是艺术?当代中国画坛
5000多年前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