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9-03-1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东方书画网
自从90年代初艺术品市场重新崛起以后,“真伪”二字成为书画艺术批评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从而,“时势造英雄”,一大批鉴定的“专家”应运而生;再由“英雄造时势”,进而把市场上的真伪州题弄得混淘淘。
前此的书画艺术批评,所关注的是传统与创新问题,已经有人慨叹,“批评家太多,批评家太容易当”。但当时的批评家们,还是必须下一点功夫的,如学会一些“新名词”、“新方法”等等,以便写一些莫测高深、也令人莫明其妙的文章发表出来。而如今.鉴定家之多还远甚于当时的批评家,鉴定家之容易当亦远甚于当时的批评家。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下多少功夫,学什么东西,只要说一句“这是真的”或“这是假的”就行。
真正的鉴定专家当然是有的。但术业有专攻,分类有不同,如有些专家擅长鉴定书画,有些则擅长鉴定青铜器,有些擅长鉴定陶瓷器,有些则擅长鉴定玉器等等,可谓“隔行如隔山”。而现在,鉴定青铜、陶瓷、玉器的专家也不妨以鉴定书画的专家自居。
真正的书画鉴定专家当然也是有的。但具体又有长于古代书画和长于近现代书画之别,古代书画中又有长于唐宋和长于明清之别,不可一概而论。例如,有一位著名的古书画鉴定专家,曾明确表示不看近现代的书画,而如今,这一界限又被打破了,既是书画鉴定,不妨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全都照看不误。
专家的意见不一定可靠,这是自古皆然的。如文徵明看沈石田的画,就有以假为真、甚至以假为优的;沈石田看自己的画,也有以假为真的。大鉴定家如董其昌,经他看过的东西,今天看来并不可靠的也并非一件。大收藏家如乾隆皇帝,以真为假,以假为真,更是鉴定史上的千古笑柄。这里还不包括有些专家别有用心的指真为假或指假为真。
今天的情况,比之古代显然更加复杂。所以,涉足书画艺术市场的买家,广泛地听取专家的意见是必要的,但决不可迷信专家的意见,而必须对专家的意见乃至专家本身有一个自己的鉴别。如这是真的专家还是徒有虚名的专家?是鉴定书画的专家还是鉴定其他的专家?是鉴定古书画的专家还是鉴定近现代书画的专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追问得越细,对于这位专家的认识便越深刻,从而,对于他的鉴定意见的认识也越深刻。
鉴定的结论无非是两种,真的或假的。很少有人说看不出的。而一般的情况下,空口说说,多为“假的”结论,借此可以表明自己的眼光好。而留白纸黑字的题鉴,多为“真的”结论,借此可以收取可观的润笔鉴定费。曾多次看到齐白石的草虫、王雪涛的花鸟之类,赫然有名家题鉴为“真迹精品”,其实假得根本没有程度。谢稚柳先生曾明确表示:“凡是我看假的书画,给我多少鉴定润笔费我都是不作鉴题,这是一个鉴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有一次,有人拿一套“沈尹默”的日课请谢先生鉴定,我恰好在场,此件已有某专家题鉴为“沈尹默真迹”,因其对沈的书法鉴定尚不够权威,便建议请沈的挚友谢稚柳先生再作题鉴定论,结果谢老看假,拒不题鉴,来人再三说:“某先生已看真。决不会是假的。”谢老拍案而起:“我姓谢,不姓某!”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