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网
中国诗学在嘉道前后,出现了一波颇具声势的“宋诗运动”,一直延续到同治、光绪年间,诗歌创作出现了一段辉煌的小高潮。处于嘉道期间的何绍基,就是这波宋诗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一个有多方面艺术才华的诗人,像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他们的诗歌总会出现新的审美品格,何绍基同样把诗歌、书法、绘画、金石审美集合在一起,融合读书、性情、江山之助和考据,拓展了诗学的疆域,确立了近代“宋诗派”的美学原则,成为“宋诗派”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的开拓者。
何绍基(1799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自号猨(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父亲何凌汉是嘉庆十年(1805)的探花(殿试一甲第三名),官至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其许、郑之学,宋儒之理,道德文章,均为朝廷楷模。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何绍基博闻强记,少有才名,于学细大不捐,喜欢交游。和他交往唱酬的人,后来都是近代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何绍基与比他大十四岁的林则徐论书,与大七岁的龚自珍唱和,与大五岁的魏源讨论时事与诗歌;与比他小十一岁的曾国藩切磋学问,还和左宗棠鸿书信往来。尤其是魏源,后来成为至交,何绍基曾手钞魏源的《古微堂四书》;曾国藩很早就说,何绍基的书法必将流传千古。
何绍基在诗歌、书法、绘画、金石的艺术天地里勤奋耕耘,把诗歌、书法、绘画、金石熔铸在一起,创变新的书法美学和诗歌美学。“同光体”理论家陈衍在追溯“宋诗派”来历时说:“道咸以来,何子贞(绍基)、祁春圃(寯藻)、魏默深(源)、曾涤生(国藩)、欧阳磵东(辂)、郑子尹(珍)、莫子偲(友芝)诸老,始喜言宋诗。”陈衍谈道、咸诗风转变的原因,论“喜言宋诗”的人物,第一个就提何绍基。其实,在“喜言宋诗”的这些人物中,何绍基年龄不是最大,官职也不是最高的。但在陈衍看来,何绍基是重要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是近代“宋诗派”的代表人物。
何绍基的诗歌美学,主要集中在他的《东洲草堂诗集》中。汇入《使黔草》、《峨眉瓦屋游草》等别集的《东洲草堂诗钞》,多记行、记游、纪事之诗,当是何绍基半世纪的心路历程、诗路历程和一生的日记。
中国诗学就像江水,千年激荡,一波一波,滔滔东流;有时很难取其一勺,说清这一波与前后波浪的关系。但是,制从嘉道格高古,诗到近代语变新。从江山到鱼鸟,从台阁到边陲,从内心到四季,品读何绍基一生小影的《东洲草堂诗集》,仍然可以发现中国诗学的走向和何绍基诗歌创变的新特征。
特征之一是何绍基“喜言宋诗”,但不反对汉魏诗和唐诗,不薄唐诗爱宋诗,是何绍基的基本态度,也是“宋诗派”兼收并蓄的诗学特征。
何绍基在《东洲草堂诗集·自序》说自己:“童年即学诗,弱冠时多拟古乐府。辛巳南旋,稿本落水失去。” 表明少年的何绍基最初学习的是汉魏古诗和古乐府,这是基础。
由于“稿本落水失去”,何绍基最初的诗歌风格,已没有了样本。但整部《东洲草堂诗集》,特别是前几卷,还保留学汉魏古诗和古乐府的痕迹。而汉魏古乐府的审美、成句或意境,已成为何绍基诗歌生命的组成部分。
《东州草堂诗集》中学习唐人,学杜诗的作品亦触目皆是。追求字法、句法、语法、章法奇崛的效果,追求贴切、新鲜、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是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的特征。何绍基以兼收并蓄的方法为战略,“统战”诸家,以比宋人更极端、更大胆的字法、句法、语法、章法为“战术”,鼓噪前进,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
喜用拗体、拗句,本质上是诗歌求变创新的试验,何绍基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追求字法、句法;沿着黄庭坚宁“生”不“熟”;宁“硬”不“软”;宁“苦”不“甜”;宁“涩”不“滑”的方向,不断在体裁、题材、独创性上下功夫。清除陈言,走自己的路。其“推敲”的精神,一点不亚于唐代苦吟的孟郊、贾岛,也不亚于宋代的黄庭坚和陈师道。
在《东洲草堂诗集》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用险韵显示出的高明和能耐。即使宽韵,韵部的字很多,他也主动放弃,故意挑一些平时不用的字词。写人、摹景、状物,均追求生动、突兀,不作平淡语。如卷九《到常德得杨性农亲家信,喜晤阿兄荔农》:“荔农十年不相见,意气向人弥稳健。虽云壮志厌看须,无奈老痕都着面。朗江清清不可孤,高杯大扇容客呼……”、“修梧奇竹性农性,文采幽腾风骨正。一第磋砣笑问天,千秋著作还争命……母健妻贤儿子秀,读书饮酒看青山。”对一个把“写著作”看成“与天争命”,想不通会问天,不服老,反对照镜子而“无奈老痕都着面”的人,印象深刻。何绍基故意不让人物在他笔下沉默,而是让他们大呼大叫,表达遗世独立和豪放不羁的性格。这种“人物诗”,平仄韵互用,尤其用仄韵,奇崛生动一如他书法线条中的“折钗股”,上下跌宕、飞舞,喜欢作截然分明的转折。如卷九《晴》中“荒村拖剩雨,危石碍归云。”《元象》中“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之类,都很有特色。
读《东洲草堂诗集》,你不妨准备一个筐子,随时采撷何绍基的一些比喻放在里面: “梦似游鱼无可捕”、“却思百岁如风灯”。(《泲宁舟中题贾丹生大明湖图卷》) “身世苍凉霜后果,情怀淡沱雨余天。”(《柬藕舲》) “不须真有激湍流,小屋如舟月如水。”(《题伍燕堂丈流觞图》) “一麾无忘旧史氏,公暇铸诗如铸铁。”(《送罗苏溪前辈出守平阳用东坡聚星堂雪诗韵三首》之一) “月明风软波如席,半夜披衣看放船。”(《夜起》) “公家文字多如米,输却江湖浩荡身。”(《奉别余芰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