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1-08-31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接到快递公司的电话,说在当当网购买的书到了。我知道是心中期待的《顾群业作品集》,没想到发货这么快。于是抑制住兴奋的心情,说:我现在就在办公室,送上来吧。
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不由赞叹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的精致简约且独具匠心。翻开封面,会看到书籍的勒口处设计了一个可以抽拉的头像图片,让我想起小时侯玩过的一种带栅格的画片。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移动画片,可以看到作者金色和黑白的两幅头像。这种与读者互动的形式使得书籍装帧具有了别样的寓意,从而使本来作为载体的书籍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当代艺术作品。
购买这本书,皆因一直心存探究的欲望。因为长期关注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下的发展状况,所以对这些领军人物的创作格外留意。而艺术家本人的作品集,绝对是全面系统了解他们创作脉络的最佳选择。某日在当当网上看到《顾群业作品集》,感觉就像前世的缘分一样,毫不犹豫地点击了橘黄色的“购买”按钮。
现在这本书就在眼前,自然是喜不自胜。大致翻阅一下,作品集共收录了顾群业的50余件代表作品,同时收录了潘鲁生、唐家路、董占军等名家撰写的评论以及媒体的专访,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面貌。看完这本作品集,让人觉得作者视野恢宏开阔,作品题材广泛但又主题集中。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教授在序言中评价顾群业的作品,“体现了对于社会与宗教、生命与死亡、技术与艺术及存在意义的本体论探讨和思考。”这个评价十分确切。我感觉,顾群业的作品好像是在告诉我们,艺术离生活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观视体察到了,艺术会在你心中生根发芽,而创作也是触手可及的事情。
顾群业的作品,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视现实的窗口。这里,你可以与装置、影像、雕塑、数字艺术等几乎所有的前卫艺术形式相遇,并感受到作品之中那颗勇于挑战既定规范的跃动之心。纸张、木块、金属,甚至街角的消防栓,垂手可得的材料皆被纳入表达的媒介,生活中的日常物件经由艺术家的妙手,神奇地成为一件件杰作。一个意外的发现是,顾群业常以新锐艺术家的面目示人,但从他的履历上,我注意到他的工作在于计算机与网络方面,并非专职从事艺术创作的所谓职业艺术家。或许正是这样的跨界身份,使得顾群业具有了别样的视野。从反映技术文化演化的《化石》,到展望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I,robot》,再到探讨真实与虚妄的《COS系列》,一种强烈的反思精神体现其中,艺术的表达实际上反映了他的生活感悟以及随性却又认真的生活态度。
合起这本作品集,思绪渐归平静。我禁不住感慨:在生命的厚度被生活节奏严重挤压的今天,艺术的存在也许仅仅是出于表达与交流的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碎片中获得灵感,再从身体的周围寻找表达的媒介,艺术便由此产生,并慰藉世间心灵。或者,更进一步说,在万象纷纭的艺术形态背后,是一双双探寻的眼睛,对美以及情感的经验,对存在终极价值的求索,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内涵丰富的视觉场域。在这个场域中,艺术是一种观视的方式。借由艺术家的眼睛,我想,读者可以更为直接的把握这个矛盾而又和谐的现实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