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米歇尔(1925-1992),她在世的时候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思潮的明星,与杰克逊·波洛克和马克·罗斯科齐名。
但她也是一名运动员,一名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后因为膝盖受伤退役,这种运动能力转化成了她的艺术。
凯蒂·西格尔是一名联合策展人,在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米歇尔回顾展上,她说,米歇尔希望自己的画作是身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现,而不是刻意的构图和理智的安排,因此它们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接近。
回顾展览展出了这位芝加哥出生的艺术家的75幅油画和素描,其中包括需要米歇尔爬梯子才能完成的墙壁大小的巨型油画。
西格尔说,她用整个身体的跨度和伸展来创作这些画作,其中一些相当巨大。
站在米歇尔的油画前,你感觉自己被包围了,人就在画里,视觉冲击强烈。
绘画是一种忘却自我的方式,米歇尔说,我称之为无手状态。
米歇尔是在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长大成人的。
她很早就开始学习绘画了,曾经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了3年(1944-1947),接着从事水粉画创作,画张海报什么的。
在学习绘画的初期,她就不爱画人物,而对风景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跑遍了能去的画廊、博物馆,并努力通过对保存在芝加哥的梵高、塞尚、马蒂斯和康定斯基的作品的研究,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战后的欧洲艺术思潮活跃,米歇尔在赴欧洲进行一次求学旅行之后,她在纽约定居。
在她当时的作品中就已经表现出她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美国的戈尔基、德·库宁、克里纳和墨西哥画家奥罗茨科的影响,有一次,米歇尔曾在墨西哥城见过他。
绘画要自由就是去形象化,但是,这时的米歇尔,她的作品多多少少还能让人看出到底画了啥。
米歇尔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新回到法国,并于六十年代在莫奈常去的地方之一维杜尤定居下来。
法国是印象派的发起地,印象派的风景画曾一度让米歇尔着迷,梵高那疯狂的笔触使她心跳加速。
评论家认为,米歇尔属于抽象表现主义的第二代,在她的作品中保留了这一艺术流派的大尺寸、画布油画、绘画材料感和动作感的特点。
她的作品保留了“动作绘画”的笔法,她模仿梵高的风景画,反映的大都是与大自然接触中感受到的激情,以及对记忆中的风景的改造,改来改去,客观的形象没了,油画抽象了。
她的构图总是十分讲究,这一点来自塞尚的影响,形状从色调透明的底面上浮现出来,或者强调不对称性(《蓝色领地》,1972,布法罗,阿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画廊)。
在当时的美国,除了米歇尔之外,基本上只有萨姆·弗朗西斯和理查德·迪本科恩创作这样的“抽象风景画”。
从画作的题目,可以看出他们选择的主题都与大地(“领地”、“原野”)和水(《涨水》,1970)有关,总之灵感来源于自然。
此类绘画常常以双联画、或三联画的形式出现,有时甚至为四折或五折,画幅长且高大。
米歇尔作品的色彩感强,这是她研究马蒂斯作品的结果,野兽派的色彩一向夺人眼球。
米歇尔的抽象画是有空间感的,且构图新颖独特,笔法决然有力,她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继承了印象派的传统,尤其是莫奈在去世前的画风,比如睡莲系列。
米歇尔的绘画作品前后在巴黎的富尼耶画廊、纽约的马撒·杰克逊画廊和格萨维埃·福尔卡德画廊展出。
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曾举办了一次琼·米歇尔绘画作品的大型展览,法国的南特美术馆和巴黎国家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分别举办了米歇尔的作品回顾展,而美国的各大博物馆至少都举办了—次米切尔的作品回顾展,当下,她的作品日益受到收藏家们的关注。
3位俄罗斯风景画大师,他们的油画画风各异,却是诗意浪漫之作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