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象文森特·梵高的样子时,他的自画像会立即浮现在脑海中。
与《向日葵》和《星夜》一样,他的自画像——至少有35幅,是他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很少有早期的艺术家能画出如此多现存的关于他们外貌的视觉记录。
在文森特杰出的前辈中,也只有他的荷兰同行伦勃朗对自画像乐此不疲。
当我们看这些作品时,我们常常希望能深入了解文森特的性格和思想。
我们大多数人对他惊人的生活和他惊人的艺术一样着迷。
他不喜欢当时相对较新的技术,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我们没有他成年时的照片。
文森特告诉他的妹妹威尔:“我自己仍然觉得照片很可怕,不喜欢有任何照片,尤其是那些我认识和喜欢的人的照片。”
在另一个场合,他告诉她“画自己并不容易”,但“一个人要寻找比摄影师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在寻求试验和完善绘画技术,而不是探索他的精神。
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些画作确实揭示了他内心的很多东西。
他早期的作品之一是1886年12月至1887年1月的《戴毡帽的自画像》,画中他打着领结,戴着漂亮的帽子。
这是在他刚离开安特卫普和荷兰,抵达巴黎几个月后创作的。
他想表现得像个体面的绅士,而不是放荡不羁的艺术家。
这幅画使用的是深色色调,是他几年前在荷兰开始成为一名艺术家时的风格。
几个月后,即1887年春天,梵高画了《戴灰色毡帽的自画像》
梵高的调色板也发生了变化,他单调的荷兰色调被强烈的、充满活力的色调所取代。
文森特的姐夫安德里斯·邦格后来记录说,这顶体面的帽子是梵高从弟弟提奥那里借来的。
仅仅几个月后,文森特就把这种传统的帽子换成了宽檐草帽,这是炎炎夏日里最舒适的装扮。
在《戴草帽的自画像》中,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艺术家,蓝色的衣服让人联想到一件罩衫。
无论是用色还是笔触都表明梵高已经发现了印象派,印象派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还陶醉于自己发现的互补色,将橙色的胡须与蓝色的面料形成对比。
在巴黎期间,梵高创作了许多自画像,探索各种技巧,包括对色彩和笔法的戏剧性运用。
其中一些较小的、不那么大的油画更像是研究性的习作。
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35幅自画像中有27幅来自他的巴黎时期,当时他正在尝试和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巴黎呆了两年后,梵高动身前往阿尔勒,在那里的黄房子工作,并邀请保罗·高更加入他的行列。
他们的合作在1888年12月23日戛然结束,当时梵高遭受了一次精神打击,并割掉了他的左耳的大部分。
在《戴着绷带的自画像》中,艺术家探索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幅画创作于1889年1月,距那次可怕的事件还不到一个月,他几乎没有回避创伤。
他可以画出他头部的另一边,或者让绷带显得不那么突出。
画中有文森特的胸像,包括他的画架,他在上面放置了一个几乎空白的画布(模糊的标记,很可能是一朵花静物的开始)。
这代表了他对日本艺术的敬意,日本艺术是他的灵感来源。
这幅自画像是一个非常精心构思的形象,当然不是一个遭受精神危机的人的冲动之作。
这是否表明了他重返工作岗位的决心?还是在呼救?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在画完这幅画的五个月后,梵高意识到他不能再独立生活了,于是他不情愿地躲到了普罗旺斯圣雷米郊外的一家精神病院。
1889年9月,当他画《拿调色板的自画像》这幅画时,他的部分动机是由于精神病院缺乏模特。
正如他在给西奥的信中所解释的那样:“我现在正在制作两幅自己的肖像——第一是因为缺少模特,第二是因为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做一些有关人像的工作了。”
欣赏这些非凡的自画像,虽然它们通过无休止地复制而让人熟视无睹,但看到它们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梵高艺术的演变,并增加我们对他非凡人生的理解。
他是忠实的印象派,因视力差画轮廓模糊不清,反而成就了个人画风
END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