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尼斯·茹科夫斯基的画笔下,流淌着普希金时代的诗意与忧伤。作为列维坦最得意的弟子,他继承了俄罗斯风景画的抒情传统,却又赋予其独特的梦幻气质。1899年,他的《月光》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斩获一等奖,画中银辉洒落林间,溪水泛着微光,仿佛能听见夜风的低语。他说:“我是伟大古代,普希金时期的情人。”这句话道出了他的艺术灵魂——他的风景不仅是自然的再现,更是对逝去时代的温柔缅怀。

俄国革命后,他被迫离开莫斯科,隐居伏尔加河畔的废弃农庄。在动荡的岁月里,绘画成了他唯一的慰藉。他笔下的白桦林、晨曦中的湖泊、暮色下的乡间小路,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流亡者的孤独。1923年回到波兰后,他的创作迎来新的生机,但命运并未给予他长久的安宁。1944年,纳粹镇压华沙起义,这位一生描绘宁静之美的画家,最终消失在集中营的黑暗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