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印章艺术不能固守方寸之地

时间:2011-02-28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网络) 我们的时代赋予印章以什么使命,这在任何辞典里都是难以寻求现成答案的。但是现实允许我们思考,那么就顺着我们自己探寻的理路,去不断延伸历史的路线,使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在我们的时代里比较健康地存在下去。这样的表述并不困难,其真正的生存环境的恶劣是和轻松的表述无法比拟的,与其说我们是在发展一门艺术,毋宁说我们是在努力延缓一门艺术的死亡,面对如此的状态,只要介入其中的人都不能不产生足够的忧虑。问题的关键是从忧虑中解脱出来,拿出解决的办法来。

  首先,应该高扬印章艺术独立的旗帜。印章自产生的时候起,即和王权系联在一起,成为权力的标志,当它挣脱权力的禁锢,流放到书画区域之中时,又成为笔墨艺术的附庸,这和瓦当艺术依附于宫殿是一样的,直到目前仍然保持它的附庸国面孔。独立的艺术应该有它自己独立而自由的艺术形式,形式的制约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一种限制,限制的度量永远框定在一种模式内,跟小鸡永远必须从蛋壳里走出来一样,对一个物种的繁衍可能是必须的,但对艺术的框定不一定是合理的。随着中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和工业技术的发达,在中世纪后期完成了它从手执把玩的形制到展厅陈列的装饰功能,走出了形制的局限,完成了自身的革命。印章似乎缺乏了的这种自身与时俱进的敏感,惰性地固守在自己的方寸之地,没有扩疆展土的努力,保持着原初的面目而不易移。这并不意味着强调抛弃原有的形式而别寻他途,只是在原有形制上的扩展,满足多种视觉需求和产生多种审美需要。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曾花去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在径尺的砖面上去做这一工作,不管努力的程度如何,总是在追寻我们前方的一条路径。

  其次,印章艺术的大众化。不管什么艺术,只有大众化了,它才有生存的生态,在这一点上它和尖端科学技术是不相同的,尖端技术首要的是有着经费和人力的保证,目前我们的艺术似乎还没有被社会宠到这个程度,只靠了自身的生命力去挣扎。故而,艺术家的痛苦在于让自己的艺术去适应接受它的人群,而不是让艺术去改造社会,自主地位的失落,成为一种艺术走向死亡的必然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结局的早日来临,我们的印人就得违心地去适应我们的现实,调整我们的艺术形式。毋庸讳言地说,在现代化进程中,或者说在我们民族的生存行程中,印章的书体形式成为欣赏的极大局限,不要说书画队伍中绝大部分人对印章艺术状态不甚了了,多为人云亦云,不得要领,就是印章行当之中的人,深解其中三昧者,不能以普遍曰之,更何况面对一般人群。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行业分工的细化,了解中国古文字的人已不足万分之一,这与把电视机打开动物都能瞧两眼的情势绝不能类比。不能了解其文字内容,不能判定其水平高下,只有那么点点人群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前景只能是萎缩的,形势不可谓不严峻,中国的印章哪一天和巴思巴文、西夏文一样彻底完全地退出生活,不会太遥远。我想,大众化的一个内容,应该是文字的多样化,应该把中国历史到现实全部存在的文字整体纳入印章表现材料的范畴,更应该在可识可读方面下功夫。二是不断扩张古文字识读范围,使识读的人壮大起来,阻止中国文化肤薄化的倾向。一方面艺术家屈就一般人群,同时艺术家更得影响一般人群,真正提高民族审美水准,不致在短期内发生大的滑坡。这里不能不谈到小学教学的失误。在现代教育中,彻底割断了人们童年时代与中国小学文字教学的传统,只有流的灌输,减去了源的探求,对中国文字充其量只有一半的了解,这不能不说是运用中国文字的人的大悲哀,这种割断加重了识读的负荷,绝不是减荷。从微小的方面来看是影响到了中国印章的发展和生存,只能靠百倍的努力去解决。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交流极度频繁的时代。一个艺术信息,在一天之内可以得到无数个往复。如果你依靠网络,早上发出你的作品,晚上可以看到他人依照你的风格衍变出的作品传布于全球,面对如此快速的信息交换状态,某人想独占一种风格,并统领印坛数十年的现象已经成为空谈,套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诗句,真是“江山时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天。”当代印人要在印坛立住脚跟,只有追求个体风格的多元化与风格体系的流动性,风格趋于多元,才能接受时代的选择,保持竞争优势。沿着古代印人的发展模式,风格单线或平面推进,已为时代发展趋势所不容。并且多元的风格是流动的,和当代的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同致。一个印人如果几年、几十年坚持一种单调的印风,他必然处于无法维持艺术生命的状态。人体内新旧物质更替的速度极快,例如,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全部红血细胞大约60天左右更新一半,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大约10天左右更新一半,皮肤、肌肉等组织中的蛋白质,大约150天左右更新一半,人体内细胞被更新的平均时间是7年,这样才维护了正常的生机,如果几十年都是原有的细胞、原有的状态,那此人的生命将是不可想象的。艺术置于自然生命之上,其变化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古代印人无休止地模仿某家作品,不断重复自己,以诩个人风格成熟的操作模式已为当代印人所不能容,所不能取。

  面对如此繁多的现实风格堆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系列,这是每个印人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面对无有和面对丰富都可以变幻出自己的风格来,在无有中建造,是白纸作画,更为容易,但现实不是如此;在丰富的风格群中建造,我们正可以左右逢源,上下得助,将丰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古代材料的层出不穷和当代印人的不断制造,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我们生活在艺术沃土之中,如果不能出新,只能是自身的低能。

  从艺术实践来看,风格是风格群的化合过程中产生的,拿了一种风格化合,它不会有新面目产生,原因是受艺术元素单一的制约。只有将数种风格熔炼化合,而非简单的拼接和组装,每个艺术元素都必须经过艺术家个人审美观念的选择和艺术法则的有机配置,做到无迹可寻,不是机械地加工,经过化合的成果又完全符合艺术法则。一个艺术家终生都处于风格的追寻之中,巩固已有的风格,不断创建新的风格,必然会产生一个完整的风格系列来,按照一个风格惯性前行,将不免于僵化和直白。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王琦:木刻是一门作为武器的艺术 下一篇:蒋维崧先生篆刻艺术解析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