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在全球当代艺术遭遇寒流之际,肃杀、萧条、“冬眠期”之类的词语屡见不鲜。然而,就在市场的一片寂静之中,第六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主办方宣布,将于4月16日开幕的CIGE参展的84家画廊中,海外画廊占总数的75%,他们来选择“淘金”还是“避难”?现在中国市场对海外艺术机构又意味着什么?
亚洲画廊看好中国市场?
CIGE艺术总监王一涵坦言,CIGE要与参展的画廊携手“度过这段相对艰难的时光”。可见,从这届CIGE的画廊筛选之初,中艺博就处在经济衰退带来的压力中,“过去几个月,我去了世界很多地方征集参展画廊,在纽约就待了一个月时间,也在欧洲等地逗留很久……”虽然她表示,情况还没糟到无法做出选择的境地,但为了邀请到有质量的画廊参展,王一涵今年的确煞费苦心。然而,来自欧美的画廊仍是大幅减少,其中美国只有1家、德国3家、英国1家、意大利3家。
在欧美画廊资产缩水、对中国市场裹足不前的同时,亚洲画廊反倒是声势浩大,其参展数量占到所有参展画廊的80%(不包括中国内地画廊)。中国本土画廊数量也不少,内地和台湾地区总数达32家;韩国和日本画廊数也有19家之多。此外,今年有很多艺术新型地区的画廊登陆CIGE,如古巴、巴基斯坦、肯尼亚、以色列等,首次参展的画廊比例高达50%。组委会表示,其参展画廊的多元化程度是历届CIGE中最高的一次。
多元合作开拓市场
3月15日,在荷兰举办的第22届欧洲艺术博览会开展仅3天,参观人数就已超过了往届。3月19日,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幕当天参观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欧洲艺术博览会当下的火热和欧美画廊赴中国参展的迟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王一涵承认,有五六家有意向的画廊“临阵脱逃”,国际金融危机给收藏者的购买力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较之一蹶不振的资本市场,艺术品可能成为更多投资者的替代选择。中国当代艺术在浪涛的汹涌起伏中处于低谷,但并没有改变其发展方向,CIGE也坚决不做打折的博览会,不会以减少参展费用的短期行为来吸引画廊。
为了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CIGE今年在营销上动了不少脑筋。除了与意大利驻华使馆和奥地利驻华使馆取得合作外,还联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合作举办艺术论坛。CIGE艺术副总监尤洋告诉记者,意大利和奥地利使馆都分别资助了本国的画廊参展,并对推广CIGE品牌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海外推广砸下重金
今年CIGE的北京媒体发布会显得比往年都要热闹,受邀媒体数量明显较去年增多。据尤洋介绍,今年尤其加大了与财经电视台等非平面媒体的合作,也在海外一些价格不菲的媒体平台发布了广告。加之邀请国际策展人、设立国际艺术家个展和Subliminals非盈利艺术项目,CIGE今年的成本明显增加,王一涵也承认“赢利不会太多”,但她表示,这些项目是从2008年5月份就开始筹备,而当时国际金融海啸还没有爆发。她坦言,在策划这些方案前,CIGE也是没有想到全球经济会步入如此紧张阶段。不过,她告诉记者,这些成本的付出一方面可以增加艺术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海外策展人提供了一次了解亚洲新锐艺术家状态的难得机会,同时也扩大了CIGE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她认为,虽然博览会是商业行为,但如果做一点引导性、非盈利性的项目,才会为博览会带来更有效的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另外,王一涵也表示,加大海外宣传的想法CIGE从2005年就开始有了,2007年“上海当代”(ShContemporary)艺术博览会落户中国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艺博会的风范。不过,CIGE从2006年开始也非常注重亚洲市场的开拓。她说:“欧美画廊已经比我们强很多,所以只找他们意义也不大。而且,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画廊所受打击将更大。另外,CIGE也针对一些新型地区如非洲、拉丁美洲、肯尼亚等国家的画廊进行了招商,这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这次CIGE上的销售,王一涵告诉记者,本土画廊对于销售不容乐观;而海外画廊相反更具乐观性。
(责任编辑:admin) |